您好,欢迎来到兰州城市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572号
电话:
手机:
E-mail:
网站:http://dxxy.lzcu.edu.cn/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大学,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上世纪40年代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兰州城市学院原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院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现已实现了由师范教育向工程教育的转变,正在实施由本科教育向工程硕士教育阶段的转变。学院为打造ICT学科专业群,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5月签订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指导下,共同开展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合作探索,建设功能完整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校企共赢发展的协同科研体系,开展ICT行业人才培养及应用创新,推动新电信产业背景下ICT专业群的快速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人,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现已成功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方向)、物理学等五个本科专业。学院能源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计算机类各实验室是学院历史较为悠久的专业实验室,始建于五十年代,2006年学校升本后,调整成立为兰州城市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32多个,心现有500元以上仪器设备1100台(套),设备总价值1600万元,校内实验实训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心由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类三部分组成。电子技术类主要有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技术、单片机原理、SMT、EDA、DSP、嵌入式系统、电子工艺、电子设计、PCB制作系统、高频电子、光电检测等14个实验室组成,主要承担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承担物理以及其它工科各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任务,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毕业论文写作等提供实验支持,同时可从事以电子技术研究领域为主体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通信技术类主要有移动通信、全网仿真、光接入网络系统、分组光网络传输系统、传感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通信原理、数据通信系统等9个实验室组成,主要承担通信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也为通信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毕业论文写作等提供实验支持,同时可从事以通信技术研究领域为主体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计算机应用类主要有信息安全、移动业务开发、移动电商创新应用、视频会议、智慧教育、物联网、智能电网、计算机组成、网络工程等9个实验实训室组成,主要承担计算机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也为学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毕业论文写作等提供实验支持,同时可从事以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为主体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心可为学校理工科40多个班级提供实验服务,服务学生每年1000多人,年实验人时数10万学时。中心为学校各专业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信息技术、智能汽车、计算机应用等竞赛提供设备和场地支持,为学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甘肃省职教师资的培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秉承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及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人才为目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把“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创新教育、培养能力”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信息与通信实验教学课程与内容新体系,建立由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组成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将创新教育始终贯穿于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之中。
中心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创新性”与“学科交叉、逐步升级、全面开放”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心建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机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网络化教学相结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影响面大的信息与通信实验中心网站,形成多元化的师生交互平台,开发大量信息与通信实验项目软件,有效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开放式与研究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自2010年以来,以中心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甘肃赛区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甘肃赛区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
多年来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进程中,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敬业精神,以中青年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为主体,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心现有专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5人,其中教授6人,副高职称人员1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8人。中心教师强化自身业务提升,通过进修、自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等多种学习形式以提高业务能力,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中心成员在各类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160余篇,编写实验讲义15部,编著实验教材9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心人员获得厅级以上各类奖励10余项,中心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中心在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学院《实验中心条例》、《实验中心主任岗位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中心学生实验守则》、《实验中心安全制度》、《实验中心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等,并将相关制度上墙悬挂于明显处。中心建有人员工作档案、人员考核记录,工作日志、设备运行与维修记录完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完备,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已初步走向正规化。
中心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职责相对明确;实验教师主要负责实验课程的建设、完成新实验项目的开放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并负责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同时有责任参与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调配、维修和维护,并按照实验教学要求研制实验装置,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等工作,同时要求具有指导实验课的能力。中心建有齐备的实验教学文档,包括实验教学大纲、指导书、教学日志、教学文件、历届学生实验报告及科技作品等。
中心教学考评工作依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和实验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分学期、年度进行考核;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实行校、院督导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估制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
中心所有仪器设备账目都分类输入计算机保存,仪器设备维护有原始记录,仪器设备帐、物、卡相符率100%,低值耐用品帐物相符率不低于90%,仪器设备维修及时,完好率不低于85%,仪器设备更新率在60%以上,单价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和建有完备技术档案,并实现了对校内外的开放。
展望未来,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将以专注的工作、创新的思维,为ICT学科专业群的发展提供卓越的服务,敢于迎接ICT学科专业发展与改革的挑战,提高ICT学科专业群实践教学与创新服务能力的水平,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示范中心。